中国足球再次经历沉重一夜。9月17日,亚冠联赛小组赛激战正酣,出征的三支中超俱乐部山东泰山、广州队和上海海港分别对阵日本与韩国球队,最终全线失利,一球未进。结果令人愕然,过程更引人深思。为何曾经在亚冠赛场颇具竞争力的中超球队,如今面对日韩对手显得如此无力?
直接原因与当前联赛整体环境密切相关。受到金元足球退潮、俱乐部财政困难以及赛程密集的多重影响,多数球队生存压力巨大,无力维持高强度多线作战。外援流失严重,本土球员储备见底,阵容厚度大打折扣。在亚冠赛场,日韩球队阵容稳定、打法成熟,而中超球队往往以全华班或青年军应战,实力差距显而易见。
更深层的问题在于青训体系和足球理念的落后。多年来,中国足球习惯于依靠外援带动战绩,忽视了本土球员技术和意识的培养。当资本热潮退去,本土球员个人能力不足、阅读比赛能力欠缺的问题被暴露无遗。反观日韩球队,坚持技术流打法,重视青训输出,球员具备良好的整体意识和实战能力,在亚洲赛场始终保持竞争力。
此外,联赛政策摇摆不定、缺乏长期规划也是导致困境的重要原因。频繁更改的外援政策、U23政策,以及中性名改革等,虽然意图良好,但在落实过程中缺乏连贯性和配套支持,反而造成俱乐部运营困难,投资者信心受挫。
一夜三败不是终点,而是又一次警示。中国足球需要真正沉下心来,构建健康的联赛体系,扎实做好青训工作,放弃急功近利的思维。更重要的是,必须将足球发展的根基建立在扩大足球人口、改善训练质量和提升比赛强度之上,而非依赖短期资本投入或个别球员的闪光。
路依然很长,但唯有直面问题、尊重规律、坚持改革,中国足球才能在未来真正站稳脚跟,找回失去的竞争力。